在线炒股配资公司
你的位置: 联华证券_全国炒股配资门户_在线炒股配资公司 > 在线炒股配资公司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540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投资82297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投资158554亿元,下降0.2%。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课题组[1]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设金融强国,而金融强国的构建不仅依托于具备全球影响力的货币体系、稳健高效的中央银行运行机制、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和具备显著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更需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并培养一支专业且经验丰富的金融人才队伍。在当前金融市场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以及使用便捷性的显著提升,逐步涌现出一批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面、准确贷款需求信息,评估借方贷款资质、匹配贷款产品等服务,并以收取中间服务费为主要盈利模式的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贷款中介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然而,近年不断出现一些“黑中介”“非法中介”打着贷款居间服务的幌子,向金融消费者收取高额的中介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频发,不仅增加了金融消费者的融资风险,还扰乱了信贷秩序,侵害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及金融强国建设构成了重大挑战。金融安全作为金融发展的基石,对于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运行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上遏制金融乱象,以确保建立一个清晰、公正、有序的金融市场秩序。
一、非法贷款中介的社会经济影响
非法贷款中介的活动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来,包括微观经济、中观金融市场以及宏观经济稳定性。
首先,在微观经济层面,非法贷款中介的活动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中介通过提供所谓的“创新”贷款服务,如经营贷置换房贷,诱导消费者进行高风险的财务操作。这种操作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财务负担,而且在贷款转换过程中增加了期限错配的风险。此外,非法中介收取的高额中介费用进一步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知情权,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
在中观金融市场层面,非法贷款中介的活动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这些活动不仅涉及非持牌金融机构,也包括一些持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通过非法手段参与贷款市场,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和监管。此外,非法贷款中介的行为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失效,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在宏观经济层面,非法贷款中介的活动增加了金融风险的积累。这些活动通过将短期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不仅没有为经济增长贡献实际效益,反而对稳定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行为加剧了金融风险的暴露,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构成了威胁。同时,非法贷款中介的发展还可能对区域或领域的信用状况造成负面影响,破坏整体信用环境,危害金融生态环境。
最后,非法贷款中介的活动还可能削弱政策调控效果。在宏观杠杆率较高的背景下,为了稳定宏观杠杆率并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国家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稳健,并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然而,非法贷款中介的行为可能导致信贷资金流向偏离政策选定的目标领域,影响货币政策结构性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对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构成挑战。
二、当前非法贷款中介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伪装成银行或金融机构的中介,提供虚假的低息贷款信息
在金融市场中,非法贷款中介的活动日益成为影响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关键因素。其中,提供虚假的低息贷款信息是其常见的一种欺诈手段。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且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构成了威胁。非法贷款中介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供虚假的低息贷款信息:
(1)虚构低息贷款产品。一些贷款中介会自行设计所谓的“低息贷款产品”,并通过吸引人的广告和宣传资料来吸引借款人。这些产品往往并不存在于正规金融机构中,一旦借款人尝试申请,这些中介会以各种理由收取高额的手续费或服务费,或者干脆不予办理,从而诈骗借款人的钱财。
(2)篡改或修改官方数据。非法中介可能会通过篡改或修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官方数据,来制造低息贷款的假象。例如,他们可能会对贷款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关键信息进行修改,使之符合其推广的“低息”条件,但实际上这些信息与银行的实际提供的贷款条件存在较大差异。
(3)利用消费者信息。非法贷款中介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收入状况、信用记录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定制个性化的低息贷款“方案”,进一步误导消费者。
(4)提供错误的还款和费用信息。非法中介在提供所谓的“低息贷款”时,可能会故意隐瞒或提供错误的还款条款和费用信息,例如未明确说明提前还款的条件和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导致借款人在还款过程中遇到经济负担。这些行为不仅对消费者的经济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而且破坏了金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和公平性。
(二)诱导消费者进行不合法的“转贷”操作
在金融市场中,不法贷款中介的兴起与“转贷”操作的盛行,已成为威胁金融秩序与消费者权益的一大顽疾。本文旨在分析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进行不合法“转贷”操作的行为特点、风险及其对市场秩序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措施。
首先,不法贷款中介通常利用消费者对贷款利率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对低成本贷款需求的追求,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广告等多种渠道,向潜在的借款人提供“低息”、“快速”、“无抵押”的贷款信息。这些中介往往以“银行内部有关系”、“走内部流程审批”等虚假承诺为噱头,吸引消费者与其合作。然而,这些中介并无实际的金融服务资质,其背后的操作模式和风险均与正规金融机构有本质的区别。
其次,不法贷款中介诱导的“转贷”操作,通常涉及将高利率的经营贷或消费贷资金,通过复杂的金融操作,转换为低利率的房贷,以减轻消费者的还款负担。然而,这种操作不仅违反了金融监管的基本规定,而且隐藏着极高的风险。例如,转贷资金的用途可能被审核机构发现而引发法律问题,消费者可能因此面临违约责任;同时,转贷过程中所涉及的伪造材料、提供虚假证明等行为,也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法律风险。
再者,不法贷款中介的“转贷”操作,对金融市场的秩序构成了严重的破坏。一方面,这种行为扭曲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传递机制,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它还可能导致金融资源的错配,影响真正有需求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渠道,从而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三)利用借款人资金周转的需求进行高利贷款
在金融市场中,非法贷款中介活动的兴起,特别是其对借款人资金周转需求的利用,已成为影响金融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关键因素。这些中介机构通常以高利率为特点,对借款人的资金周转需求进行贷款,其操作方式和影响面广泛,需要深入分析和治理。
首先,非法贷款中介通常会针对那些需要快速获得资金的借款人,尤其是在经济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这些借款人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或信用背景,往往难以从正规银行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非法贷款中介利用这一点,以更高的利率提供所谓的“快速贷款”或“无担保贷款”,吸引这部分客户。高利贷款的特点是利率远高于法定最高利率限制,有的甚至违反了国家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这种高利率的贷款,给借款人带来了沉重的还款压力,甚至导致债务循环不息,最终可能造成个人的财务危机。非法贷款中介的操作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评估借款人需求:中介机构首先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有资格获得贷款。第二、高利贷款:在没有充分验证借款人还款能力的情况下,中介机构以高于市场平均利率的高利率向借款人提供贷款。第三、资金流转:借款人使用这些高利贷款来解决其短期资金周转问题,而中介机构则通过高利贷款获得高额利息收入。第四、收取服务费:部分非法贷款中介还会向借款人收取高额的服务费或手续费,进一步增加借款人的还款负担。
这种高利贷款行为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加剧金融风险。高利率的贷款会增加借款人的偿债压力,可能导致借款人违约,进而影响到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安全。第二、破坏市场秩序。非法贷款中介的活动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扭曲了市场竞争,损害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益。第三、影响社会稳定。高利率的贷款可能导致借款人家庭和个人的经济危机,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
(四)收取高额利息和手续费
在金融市场中,非法贷款中介的活动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其中,高额利息和手续费的收取是这些中介机构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这种做法不仅加重了借款人的财务负担,而且增加了市场的不透明度和风险。高额利息和手续费的收取通常涉及到贷款中介公司利用借款人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知识缺乏,通过提供表面上看似合理的“帮助”来实施欺诈。具体而言,这些中介公司可能会收取贷款利息的某个百分比作为手续费,有时为了吸引客户,他们可能会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率,即所谓的“高利贷”。这种模式下,中介公司的收入来源于借款人的额外支付,而这种额外的支付实际上增加了借款人的还款成本。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收取高额利息和手续费的行为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基础功能之一——为借贷双方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在这种不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借款人在进行贷款决策时,无法准确评估所有相关的成本和风险,而只能依赖于中介公司提供的信息。这不仅会导致借款人面临更高的还款压力,而且可能导致他们在未来无法按时还款,进而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此外,高额利息和手续费的收取还可能涉及到各种形式的预处理费用、咨询费、保证金等,这些费用往往以各种理由出现,但实际上是中介机构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而设置的前置条件。这些费用的收取,往往是在借款人与银行之间的贷款协议签订之前,增加了借款人的经济负担,并且这种负担在贷款合同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综上所述,高额利息和手续费的收取是非法贷款中介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增加了借款人的还款负担,而且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构成了威胁。
三、国内外对非法贷款中介的治理措施
(一)国际经验与做法
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非法贷款中介的问题是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必须面对的挑战。非法贷款中介通常通过提供高利率的贷款产品来吸引那些传统金融机构认为风险较高的客户,或者利用监管体系的不足进行市场操作,从而获取不当利益,这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因此,国际上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1)美国的监管框架
美国的金融服务监管由多个监管机构组成,包括但不限于联邦储备系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以及各州的金融监管机构。这些机构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消费者保护法和金融市场法规,来防止非法贷款中介的行为。例如,《诚信贷款法》(Truth in Lending Act)和《诚信借款法》(Truth in Borrowing Act)要求贷款机构向消费者提供透明的条款和费用信息,以防止高风险贷款的产生。
(2)英国的消费者信贷保护
英国通过《消费者信贷法》(Consumer Credit Act)等法律,建立了全面的消费者信贷保护框架。该法律规定了借贷的最高利率限制,并要求贷款机构在贷款合同中明确披露所有费用和条款。此外,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负责监管市场行为,包括贷款中介,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
(3)澳大利亚的贷款市场监管
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Commission, ASIC)负责监管金融市场和投资服务,包括贷款服务。 ASIC通过制定一系列消费者保护规则和指导原则,确保贷款机构的操作透明、公平,并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当销售和误导性信息的影响。
(4)欧盟的消费者保护指令
欧盟通过消费者保护指令,要求所有成员国建立或加强消费者保护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对贷款中介的监管,确保他们遵守适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原则,并在必要时对非法行为采取法律行动。
从国际经验来看,打击非法贷款中介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框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第一、明确的消费者保护法律和金融市场法规,以确保贷款产品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第二、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执行这些法律和法规。第三、跨部门合作机制,以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特别是与其他监管机构、执法机构的协作。第四、对贷款中介的定期检查和监督,以及对违规机构的处罚措施。第五、消费者教育和教育计划,提高公众对非法贷款产品的风险认知。
(二)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
在中国,非法贷款中介的问题已引起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进行打击和预防。这些措施的核心目的是建立一个健康的金融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首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作为监管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与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是其中的重要法规,它要求银行在选择介入房地产贷款的中介机构时,重点考量其企业资质、业内声誉和业务操作程序等方面。银行与中介机构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责任条款,对于中介机构原因导致的业务损失,应有明确的赔偿措施。除了上述的间接管理手段,监管部门还采取了直接的监管措施。例如,2023年3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银保监局和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专项治理排查。这种专项治理行动的实施,标志着对非法贷款中介的打击进入了一个更加系统和有组织的阶段。青岛银保监局的案例进一步体现了地方监管机构在打击非法贷款中介方面的积极作为。该局通过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开展现场督导等多种措施,强化了对银行机构的监管,确保了银行机构在自查工作中的深入和实质性。同时,通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联动,形成了打击犯罪的合力。
在法律层面,中国的《刑法》为打击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提供了法律依据。例如,《刑法》中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对非法集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中国在打击非法贷款中介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体系。从银行的风险管理指引到地方银保监局的专项治理行动,再到刑法的相关规定,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网络,旨在从源头上防治非法贷款中介的产生和蔓延,保护金融市场的清朗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监管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公众法律意识的提升仍需进一步加强,以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我国打击非法贷款中介的策略建议
(一)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
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中,非法贷款中介的活动日益猖獗,不仅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有效地打击这一问题,多个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实施大数据监测和分析,以识别和预防非法贷款中介的行为。利用大数据技术等金融科技技术为金融监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工具。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交易数据、用户行为数据以及市场动态,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快速识别出异常交易模式和潜在的风险点,从而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实施大数据监测和分析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全面的数据收集系统。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需要建立起一个全面的数据收集系统,确保能够获取到全面、准确的市场交易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这包括银行、支付平台、借贷平台等多个渠道的数据。
(2)实施实时监控和异常检测。通过建立起实时监控系统,监管机构可以实时监控市场动态和交易活动,一旦发现异常行为或模式,立即进行预警和分析。
(3)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对非法贷款中介行为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自动识别出潜在的风险模式,并对未来的交易活动进行风险评估。
(4)跨部门数据共享和合作。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合作至关重要。通过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更好地协调资源,提高监管效率。
(5)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在实施大数据监测和分析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确保个人隐私不被泄露,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6)建立动态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建立起动态的风险评估模型,对市场中的风险点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评估,为监管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上述措施,大数据监测和分析不仅能够帮助监管机构及时识别和打击非法贷款中介的行为,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这类行为的发生,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大数据监测和分析也面临着技术、法律以及伦理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调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其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成立由监管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税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这种跨部门合作的模式有助于形成合力,确保在打击非法贷款中介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协调、强化执行。
(二)强化源头治理和内控合规
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中,非法贷款中介的活动日益成为影响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关键因素。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强化源头治理和内控合规是关键的策略之一。源头治理主要指的是在贷款中介的注册和注册后的监管过程中,通过设定严格的准入门槛和监管机制,从源头上防止非法贷款中介的产生和运作。这包括对贷款中介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并通过持续的监管来防止其业务操作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内控合规则是指贷款中介机构内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以确保其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种潜在的风险。具体到实践中,强化源头治理和内控合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申请从事贷款中介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包括但不限于其资本实力、业务能力、合规记录等方面。同时,要对其业务范围、操作模式等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其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合法运营。
(2)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日常的监管检查、定期的风险评估、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等。通过这些监管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贷款中介的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其对市场秩序造成破坏。
(3)强化内部控制机制。贷款中介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内部审计等。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监控业务操作的合规性,防止不当行为的发生,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内部处理。
(4)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贷款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使其在开展业务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因操作失误或不当行为导致的法律风险。
(5)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要求贷款中介机构对其业务流程、收费标准、风险提示等信息进行公开透明的披露,以便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时能够全面了解,这也有助于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从源头上减少非法贷款中介的产生,同时通过内控合规的强化,确保现有的贷款中介机构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合规运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公正的贷款服务环境。
(三)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制度
在金融市场中,非法贷款中介的活动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构成了威胁。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监管措施。通过该制度,可以将那些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贷款中介机构和个人信息录入数据库,形成“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以起到警示和制裁的作用。
黑名单制度的建立,首先需要相关监管部门明确其操作机制和标准。黑名单的录入标准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非法发放贷款、收取高额利息、提供虚假贷款信息、与借款人恶意串通、从事非法催收、协助债务人逃避债务等。同时,黑名单信息的更新与管理也应当有明确的程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黑名单制度的实施,还需要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合作。例如,可以与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黑名单中的贷款中介进行跨部门联合惩戒。在此基础上,黑名单信息可以被用于信用中国平台等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使黑名单主体的失信行为成为其信用历史的一部分,从而影响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便利性和成本。此外,黑名单制度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支持框架。这包括但不限于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的监管责任、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高效的执行机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黑名单制度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该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对非法贷款中介活动的识别能力。
为有效解决非法贷款中介问题,需政府、市场、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与紧密合作。通过深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大监管力度、推动市场竞争机制、优化服务流程,以及加强消费者保护等举措,逐步构建一个健康、透明、规范的金融市场环境。监管部门要继续强化对非法贷款中介的打击力度,并加强对合规中介的扶持与引导,通过构建清晰的市场秩序和完善的监管体系,推动贷款中介行业实现规范发展。
综上所述,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制度是打击非法贷款中介活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通过明确的操作机制、跨部门合作、法律政策支持以及公众教育,可以有效地实施和完善黑名单制度,以达到预期的监管目标。
参考文献
1.UK Consumer Credit Act 1974, November 1994.
2. UK Consumer Credit sourcebook(CONC), Jan 2024 ,www.handbook.fca.org.uk.
3.UK FCA.Our work on motor finance - update, March 2018.
4. UK FCA.Our work on motor finance – final findings, March 2019.
5. UK FLA.Best Practice Guidance on Intermediary Oversight, May 2019.
6. US CFPB.Secure and Fair Enforcement for Mortgage Licensing Act of(SAFE Act), Manual V.2 (October 2012).
7.Pahl, Cynthia. 2007. “A Compilation of State Mortgage Broker Laws and Regulations, 1996-2006.”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Community Affairs Report No. 2007-2 (August), www.minneapolisfed.org/community/pubs.
8.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ortgage Brokers. Code of Ethics , 2017.
9.Australia National Consumer Credit Protection Act 2009, 1 January 2024.
[1]【课题组成员】杨小强,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林锋,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赵浚雅正规炒股平台app,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级研究员;彭爱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副教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研究员。